“大爺,您忙著嗎?‘國家反詐中心’App下載了嗎?”“是小寇啊,上次聽你們宣傳完,回家我就找孩子給我下載了。”春日暖陽里,在銀川市天都十六區,興慶區公安分局中山南街派出所社區民警寇瑜正忙著上門開展反詐宣傳工作。自2023年以來,他已經走訪了上千戶居民,登記了3萬余條信息,從點滴中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信任。
天都十六區警務室所在的安和社區緊鄰新華商圈,周邊有勞務市場、瓷磚市場、南門廣場,治安形勢錯綜復雜,便捷的生活環境及低廉的租價逐漸使這里成了外來人口聚集地,形成了“流動人口多、出租房屋多、青年群體多、矛盾糾紛多”的特點,這里也因此成為“治安低洼區”。
2022年6月,寇瑜從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畢業后,加入了興慶區公安分局這個大家庭。2023年2月初,還是一名初出茅廬的新警的寇瑜被派到了天都十六區警務室,面對組織的重托,寇瑜雖干勁十足也忐忑不安,但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責任的分量。
為了更好地融入安和社區這個大家庭,寇瑜干脆搬進了警務室,常常深入社區,上門走訪,收集居民意見,確保對轄區內的出租房屋走訪率達到100%,并且每月都會走訪重點家庭和困難家庭。
“現在小區里變得很安靜了,治安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寇警官在,我們住著安心、生活舒心。”談起社區民警寇瑜,居民劉女士豎起大拇指。
在天都警務室的研判調度室內,旅店式出租房屋管理系統依托銀川市公安局“雪亮工程”的數字社區平臺,所有要素一圖展示、一網調度,轄區情況一目了然、實時掌握。警務室聯合社區、單元長樓長摸清出租人員信息,利用系統將流動人口源頭數據融入“一張網”內,分別對人員類型進行顏色分類,實現底數清、情況明。
在上門入戶途中,寇瑜和社區工作人員發現電動車亂停放充電的問題,他立即聯絡物業進行整治。社區網格員張卉卉說,安全隱患問題容不得一絲糊弄,我們聯合警務室進行專項整治真抓實管,得到了有效治理,還通過不斷完善小區人防、技防設施,確保問題隱患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理。
“真是感謝寇警官,解決了我幾年來的困擾。”家住安和園的林女士是一位尿毒癥患者,因其生病的原因情緒一直不是很好,幾年間常因生活瑣事與丈夫發生矛盾報警。寇瑜多次到家中走訪并耐心勸導林女士,一次次上門調解,對林女士進行心理疏導。最終將此矛盾平息,林女士將一面錦旗送到寇瑜手中。
針對轄區婚戀、租賃、擾民等糾紛的多發態勢,寇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依托天都警務室“共享法庭”,聯合司法、婦聯、律師、網格員、社會團體等積極開展多元化的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同時還聯動街道社區、婦聯等部門,成立金牌書記調解室、婦女兒童維權室等。2023年至今,共調處矛盾糾紛180起,調處率達95%。
社區治安工作,光靠民輔警的力量是不夠的。利用小區居民多、互相熟的特點,寇瑜還將退休黨員、物業人員、小區保安、場所業主、網格員等組織起來,成立“天都義警”群防群治隊伍,落實聯勤、聯防、聯動,實現共居一處、共享平安的目標。
在天都十六區警務室,除了服務窗口辦理各類證件,還提供免費法律咨詢、心理疏導、手工制作等服務,警務室作為橋梁既可以方便居民,又能夠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警務室不斷延伸工作觸角,成為治安管理、服務群眾的前沿陣地,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警務室一直以來是社區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大事小情我們都和寇警官商量,大家一起出謀劃策,社區警務已全面融入基層治理中。”安和社區綜治專干納冰清深有感觸地說。
從“走親式”愛民關懷,到高科技安防服務,寇瑜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青年民警的責任和擔當,用真心和愛心走進群眾的心里。寇瑜說,誓言鏗鏘、初心如磐,有我在,請放心!(寧夏新聞網記者 胡俊 實習生 楊海娜 文/圖)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項目)